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 |
- ["问:碱渣脱硫剂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如何?", "答:在实际应用中,碱渣脱硫剂在德州热电厂试用时,在煤的含硫量高达3.3%的情况下,脱硫效果达到了53%。如果再添加适量的添加剂,脱硫效果会更好。"]
- ["问: 排污收费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排污收费制度在我国已经实施了30多年,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提出与试行、建立与实施、改革与发展三个阶段。从1979年苏州市率先试行排污收费制度开始,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并经历了多次改革与完善。"]
- ["问:国家选择了哪些行业和城市作为清洁生产试点?", "答:5个行业(冶金、石化、化工、轻工、纺织)和10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兰州、沈阳、济南、太原、昆明、阜阳)"]
- ["问:我国哪些地区存在酸雨污染?", "答:在我国,北京、上海、南京和重庆等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酸雨污染,其中以西南地区最为严重。"]
- ["问: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 "答: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n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生产与城市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逐年在增加。由此,造成水资源的开发程度偏高,局部地区超过水资源的最大允许开发限度。伴随而至的环境与生态恶化愈发严重。由于单方面强调地表水渠系利用率,使山前冲洪积扇地区河流被给地下水量大为减少,造成下游河道干涸、沙化。\n黄河拥有水资源总量728×10^8m³,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出现断流,在1972年~1996年间,黄河共有19年发生断流,累计断流次数达57次,共686天。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这25年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工农业直接损失达268亿元。黄河断流造成河口地区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恶性化。黄河三角洲是《中国生态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确定的具有国际意义的湿地、水域生态系统和海洋海岸系统的重要保护区。黄河断流历时加长及其水沙来量减少,不仅影响该区域的农业发展,加大海潮侵袭和盐碱化,使三角洲的草甸植被向盐生植被退化,对草地生态极为不利,并有可能引起近海水域生物资源的衰减及种群结构的变化。过量、近乎掠夺性的开发形成断流而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在西北内陆河流域日趋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在河流出山少,导致山前平原地下水位呈区域性下降,溢出带泉水流量衰减。下游因地表水量少,只得抽取地下咸水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而超采地下水,水位下降过大,使得大面积植被死亡或衰退。\n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n在城市地区,工业和人口集中,供水地点范围有限,常年持续供水,同时要求供水保证率高。随着城市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大中城市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中国666座城市中,缺水城市就达333座,其中严重缺水108座,主要集中在北方,高峰季节只能满足需水量的65%~70%,全国城市日缺水量达1600余万m³。因缺水,工业经济年损失估计高达2300多亿元。造成水资源短缺的直接原因:(1)水资源分布与人口、土地分布的极不平衡;(2)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口成倍增长,人类对水的需求量超出可供的水资源量。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全球水资源用量增长一倍以上。自1949~1993年,我国总用水量以每10年增加1000×10m³的规模递增。这种对水资源的需求的增长与中国有限的水资源量之间形成尖锐矛盾;(3)天然存在的劣质水体,以及水资源污染所造成的污染水体所占水资源的比例较高,造成严重的“水质型”缺水;(4)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水浪费现象十分普遍,在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尤为如此。\n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n因地下水开采过于集中,在城市地区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在滨海地区引起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n(1)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这一现象在华北平原较普遍,深层水水位以3~5m/a的速率下降,天津、沧州、衡水、德州一带下降漏斗已连成一片,面积达3.18万km²。苏锡常地区区域降落漏斗面积已达3000km²,漏斗中心水位埋深60~70m。\n(2)泉水流量衰减或断流。在北方,由于在岩溶泉域内不合理开采地下水,造成一些名泉水流量或断流,给城市建设和旅游景观带来不利影响。\n(3)地面沉降。超量集中开采深层地下水造成水位大幅度下降后,多孔介质释水土层压密,导致了地面沉降,如北方的天津、北京、太原、沧州、邯郸、保定、衡水、德州、许昌等城市,南方的上海、常州、苏州、无锡、宁波、嘉兴、阜阳、南昌、湛江等20多个城市。地面沉降造成城市雨后地面积水、建筑物破坏等严重危害。\n(4)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大幅下降,地面失衡,在覆盖型岩溶水源地和矿区产生地面塌陷。据统计,河北、山东、辽宁、安徽、浙江、湖南、福建、云南、贵州等省20多个城市和地区不同程度发生地面塌陷,人民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遭到极大破坏和损失。\n(5)海水入侵。沿海城市和地区在滨海含水层中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海水入侵含水层、地下水水质恶化及矿化度和氯离子浓度增加,如辽宁省大连市、锦西市,河北省秦皇岛市,山东省莱州湾、青岛市、烟台市,福建厦门市等地。海水入侵破坏了地下淡水资源,加剧了沿海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局面。\n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n全国污废水年排放量370多亿m³,约85%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或渗入地下,使流经城市的河流两岸受到污染,72%的纳污河流各项污染物平均值不同程度超标。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的急速发展以及农业施用化肥的大量增加,除城市附近的点污染外,农业区面源污染日趋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机氯农药86.23×10^4t,有机磷农药24.26×10^4t,平均使用10.8kg/hm²。灌水与降水等淋溶作用造成地下水大面积农药与化肥污染。另外,我国有污水灌溉农田近133×10^4hm²,其中以城市为中心形成的污灌区就有30多个,在农作物生长季节的污灌量相当于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20%。这在缓和水资源紧张、扩大农业肥源和净化城市污水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农灌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约有70%~80%的污水不符合农灌水质要求,而且多系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混合水,其成分复杂,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的有机物和重金属。每年由于污水灌溉渗漏的大量污水,直接造成污染地下水,使污灌区75%左右的地下水遭受污染。\n此外,乡镇企业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构成了我国水体的另一个重要污染源。大多乡镇企业生产工业比较落后,规模小、发展快、数量多、分散且排污量大、浪费资源严重,污水处理设施很不完善,造成局部水域严重污染。\n据对全国七大江河和内陆河的110个重点河段的水质监测结果的统计表明,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1、2类的河段仅占32%,三类水质的河段占29%,属于4、5类的占39%。全国有1.7亿人饮用受到污染的水。全国约90%的城市水环境恶化,附近河流或河段已在为名符其实的排污沟,直接影响农用水源。地表水源污染严重,地下水水质状况很不乐观。97.5%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近90%的城市的饮用水源的水质不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地下水源污染的状况十分严峻。\n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n目前,对地下水与地表水、上游与下游、城市工业用水与农业灌溉用水、城市和工业规划布局及水资源条件等尚缺乏合理综合规划。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薄弱,地下水和地质环境监测系统不健全。\n上述分析表明,目前制约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问题是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水污染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造成水质恶化速度加快。统计表明,近60%~70%的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有关。“水质型”缺水问题严重困扰着水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因此,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关键在于水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正确评价,供需平衡的合理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的合理布局、节水技术与措施的有效实施,实现防止、控制和治理水污染,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实现水资源的有效保护、持续利用和良性循环。\n"]
- ["问:至2002年哪些城市存在水资源短缺和供水不足的问题?", "答: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哈尔滨、青岛、深圳等许多大城市。"]
- ["问:沈阳市大气微生物研究中分离出了哪些微生物?", "答:沈阳市大气微生物研究中分离出了细菌112株、霉菌57株、放线菌44株,包括多种属如芽孢杆菌属、微球菌属、无色杆菌属、产碱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布鲁氏菌属、节细菌属、奈瑟氏球菌属、青霉属、毛霉属、曲霉属等。"]
- ["问:南京市不同类型场所中空气含菌量如何排序?", "答:南京市不同类型场所中空气含菌量排序为:公共场所最高,街道次之,公园、机关又次之,城市郊区、植物园最低。"]
- ["问:为什么需要讨论台北市的生活垃圾管理经验?", "答:台北市的生活垃圾管理经验可以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了解其管理经验可以帮助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城市生活垃圾。"]
- ["问:台北市的生活垃圾管理措施是什么?与中国大陆相比,其生活垃圾处理情况如何?", "答:台北市从2000年开始实行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并在2005年推动垃圾强制分类回收。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得台北市的人均生活垃圾日清运量从1999年的1.12千克(全区)减少到2012年的0.37千克(全区)。相比之下,中国大陆的生活垃圾管理相对滞后,人均生活垃圾日清运量明显偏高,需要加强垃圾减量化管理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压力。"]
- ["问:与台北市相比,我国在生活垃圾资源化管理方面存在哪些差距?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 "答:与台北市相比,我国在生活垃圾资源化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台北市实行了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和垃圾强制分类回收等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相比之下,我国的生活垃圾资源化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政策执行不够到位,信息不足,回收利用程度较低。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台北市的经验,加强政策执行力度,推动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以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 ["问: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有哪些?我国是否已经充分借鉴?", "答: 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和台北市已实施了成功的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利用政策。例如,美国在立法、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给予生活垃圾“零废弃”强有力的支持,效果相当可观,垃圾回收再利用率显著提高。台北市自2000年开始实施“垃圾减量、资源回收”政策,资源化率从2000年的2.4%提高到2009年的45%,并取得了明显的减量化效果。然而,我国尚未充分借鉴这些成功经验,仅在个别城市进行试点,整体推广尚未达到。"]
- ["问:台北市垃圾管理的历史演变是怎样的?", "答:台北市在垃圾管理上经历了从露天堆置到卫生掩埋再到焚烧处理的阶段。在1985年之前,台北市垃圾露天堆置,形成了“内湖垃圾山”。而自1985年之后,台北市开始采取卫生掩埋,随后在1991年开始焚烧处理。目前,非资源垃圾99%以上已经通过焚烧处理。"]
- ["问:台北市在垃圾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答:1992年开始,台北市实施了资源垃圾回收计划。1997年起,实施了“垃圾不落地”及“三合一资源回收计划”,要求市民将垃圾直接交给垃圾车收运,并在垃圾车后跟随资源回收车。这些措施有效改善了市容,并提升了资源回收的便利性。"]
- ["问:台北市的生活垃圾管理目标是什么?", "答:台北市的生活垃圾管理目标是“资源全回收、垃圾零填埋”。通过执行8项主要策略,包括资源垃圾强制分类回收、推广有机废弃物回收及再利用等,逐步增加资源回收项目与数量,减少焚烧与填埋垃圾量,最终实现资源回收量最大化、焚烧垃圾量最小化、填埋垃圾量为零的终极目标。"]
- ["问:垃圾焚烧厂需要记录和提交哪些信息?", "答:垃圾焚烧厂需要记录和提交垃圾焚烧厂操作及营运情形、空气检测月报和年报(包括Noₓ、 SOₓ、COₓ、 HCl、不透光率、NH₃、CO₂、HF、排气量等)、戴奥辛检测月报和年报、废气污染物检测月报和年报、飞灰稳定化检测月报和年报等信息。这些监测数据需要定期陈报给台北市环保局和送交台北市焚烧厂监督委员会,以实现信息公开。"]
- ["问:台北市垃圾清运量的减少趋势如何?给出1995年和2012年的数据。", "答:台北市垃圾清运量从1995年的1.34千克/(人·日)减少到2012年的0.37千克/(人·日),减少了72.4%。"]
- ["问:台北市日垃圾清运量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给出1995年和2012年的数据。", "答:台北市日垃圾清运量从1995年的3527吨/日降到2012年的986吨/日,显示出大幅度的减少,这节约了垃圾填埋和焚烧的成本。"]
- ["问:台北市山猪窟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填埋量变化情况如何?", "答:以台北市山猪窟垃圾卫生填埋场为例,填埋量从1994年的2501吨/日逐年降低,2011年和2012年填埋量均为零,实现了“零填埋”的目标。"]
- ["问:强制分类、资源回收、随袋征收等政策如何影响民众负担垃圾处理成本?", "答:这些政策大大降低了民众负担垃圾处理的成本。例如,台北市一般废弃物清除成本约为5000元新台币/吨,而随袋征收的额外成本只有约300元新台币/吨,仅为原本随水征收的1/3。"]
- ["问:台北市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理成本包括哪些方面?", "答:台北市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理成本主要包含两部分:制袋相关成本和清理费用。制袋相关成本包括专用袋制作、防伪标签制作、配送及代售、仓储保险、抵价券印制等。清理费也称为“垃圾清理费”或“垃圾费”,其法定名称为“一般废弃物清除处理费”,是根据相关法规规定由市民支付的费用。"]
- ["问:德州市在2010年出台了哪项文件,提出了什么主张?", "答:在2010年,德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快低碳经济发展的意见》,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并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实现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
- ["问:德州市节能减碳规划中涉及哪些部门?这些部门的职责是什么?", "答:德州市节能减碳规划涉及的部门包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统计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公共事业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等。这些部门的职责包括能源产业规划、技改项目、能源利用情况统计、节能减碳专项资金管理、建筑节能工作、交通节能减碳、农村节能工作、植树造林、污染物减排等。"]
- ["问:德州市节能减碳规划中涉及的主要能源消费者和碳排放主体有哪些?", "答:德州市节能减碳规划将主要用能者、主要碳排放主体纳入干系人分析范畴,包括工业企业、居民生活建筑和公共建筑、交通车辆所有者、农村居民等。"]
- ["问:德州市的人口情况如何?", "答: 德州市目前辖1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2009年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569.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02.41万人,非农业人口为166.59万人。"]
- ["问:德州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答:德州市的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545.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1.0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44.09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10.26亿元,增长16.6%。2008年人均GDP为25606元,在全国位于前49%位置,处于中等水平;在山东省位于前72%位置,处于中等落后水平。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约为36.75%,在全国、山东省分别位于前59%、52%位置,均处于中等水平。"]
- ["问: 德州市的人民生活水平如何?", "答: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06.13元,增长8.0%,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在山东省处于落后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38.41元,比上年增加476.05元,增长8.5%,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在山东省处于中等水平。"]
- ["问: 德州市的社会发展状况如何?", "答:社会发展方面,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进一步加强。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社会公平状况不断改善,2008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比为2.5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1和山东省平均水平2.89。"]
- ["问:德州市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如何?", "答: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1.1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9%和山东省平均水平2.74%。市政府致力于推广太阳能的应用,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成熟,城镇家庭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为75.4%,农村住户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约为15.0%。此外,德州市的森林覆盖率自2004年起不断提高,2009年达到28.9%,远高于全国和山东省的平均水平。"]
- ["问:德州市的能源消费情况如何?", "答: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工业部门为最主要耗能部门,2008年工业能耗占城市综合能耗比重为85.80%。能源利用效率方面,2008年万元GDP能源消费量为1.30吨标准煤/万元,高于全国与山东省平均水平。德州市的工业部门主要耗能行业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工业部门所消耗的能源以原煤为主。"]
- ["问:德州市的碳排放情况如何?", "答: 2008年,万元GDP碳排放量为3.36吨/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工业部门为城市最主要碳排放部门,2008年工业部门碳排放量占城市总体碳排放量的81.3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山东省平均水平。工业碳排放方面,万元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为5.52吨,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9吨/万元和山东平均水平3.14吨/万元。工业碳排放中,电力和热力的生产为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2008年碳排放量为2339.07万吨,占2008年工业总碳排放的60.03%。"]
- ["问:德州市的农业和旅游业的低碳生产情况如何?", "答:农业方面,万元一产增加值能源消费量为0.200吨标准煤/万元,农业生产效率高,排在山东省十七个地级市的第一位,但单位耕地面积农用化肥使用量为42.9千克,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旅游业作为产值高、碳排放低的新兴服务业正迅速崛起,但服务业总量仍然偏小,比重偏低。"]
- ["问:德州市的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如何?与全国和山东省的平均水平相比如何?", "答:德州市的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1.12%,远低于全国和山东省的平均水平。"]
- ["问:德州市的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是多少?在该市,城镇家庭和农村住户的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分别是多少?", "答:在德州市,城镇家庭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为75.4%,农村住户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约为15.0%。"]
- ["问:在德州市,工业部门的主要耗能行业是哪些?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以什么为主?", "答:在德州市,工业部门的主要耗能行业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以原煤为主。"]
- ["问:德州市的工业部门碳排放量占城市总体碳排放量的比重是多少?工业部门碳排放中,哪个行业的排放量最大?", "答:德州市工业部门的碳排放量占城市总体碳排放量的比重为81.36%。工业部门碳排放中,电力和热力的生产是排放量最大的行业。"]
- ["问:德州市的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是多少?农村人均生活用电量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如何?", "答:德州市的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为98.8千克标准煤/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人均生活用电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问:在建筑低碳方面,德州市的节能建筑面积比重达到多少?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单位面积平均能耗是多少?", "答:德州市的节能建筑面积比重达到31.9%。既有居住建筑单位面积平均能耗为29.08千克/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单位面积平均能耗为61.27千克/平方米。"]
- ["问:德州市是否已经编制了低碳发展规划?", "答:是的。德州市已经编制了低碳发展规划。德州市政府已经印发了《德州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德发〔2023〕2号),其中明确提出了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工程化推进,并印发实施市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表、责任单位,抓好落实。这体现了德州市对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视,并为其未来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n如需更多相关信息,可查阅德州市政府官方网站发布的最新资讯。"]
- ["问:德州市政府节能减碳专项资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是多少?", "答:德州市政府节能减碳专项资金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5.55%。"]
- ["问:在2008年,德州市的人均碳排放量是多少?如何与全国和山东省的平均水平相比?", "答:德州市的人均碳排放量为8.33吨/人,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
- ["问:德州市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强度是多少?如何与全国和山东省的平均水平相比?", "答:德州市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强度为5.52吨/万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9吨/万元和山东省平均水平3.14吨/万元。"]
- ["问:2008年,德州市的交通碳排放量是多少?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如何?", "答:2008年,德州市的人均交通碳排放量为261千克/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问:能源平衡图中的“终端消费量”是如何确定的?", "答:能源平衡图中的“终端消费量”是根据德州市电力公司2009年的地区全口径用电数据确定的,包括了分产业、分行业的用电量数据。其中,工业部门的用电量最高,占总体电力终端消费量的75.79%。"]
- ["问:能源平衡图中的“调出及出口量”是如何确定的?", "答:能源平衡图中的“调出及出口量”是根据德州市统计局2009年的电力资源平衡表确定的。该数据反映了德州市所生产的电力量中,调出到其他地区和出口到外地的量。"]
- ["问:德州市2009年电力城市亚层水平能流图,能否说明统计部门和电力公司所掌握的工业用电数据存在的差异?", "答:可以观察到统计部门和电力公司所掌握的工业用电数据存在差异。统计部门提供的工业电耗量合计数据为100.39亿千瓦时,而电力公司提供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电力消费量合计为136.44亿千瓦时,存在36.05亿千瓦时的平衡差额。然而,德州市统计局的分行业电力消费数据与电力公司提供的数据之间不存在平衡差额,这是因为统计局的电力数据以电力公司的统计数据为基础。"]
- ["问:在用能单位层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答:输入端: 输入端包括企业购电量及企业自备电厂发电量两部分。企业购电量的数据来自德州市统计局统计与电力公司所掌握的数据。而企业自备电厂发电情况的资料缺失,无法获得企业购买用于发电燃煤的发票、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等数据,因此无法对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进行有效评估。\n\n输出端: 输出端包括规模以上企业用电量和规模以下企业用电量两部分。规模以上企业用电量的数据来自企业自主申报数据。然而,规模以下企业的耗电量数据缺失,导致输出端的数据质量较差。此外,规模以上企业自主申报的用电量数据也缺少核查凭据,进一步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问:德州市在管理工业企业自备电厂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答:德州市缺乏对企业自备电厂发电量的科学计量和有效统计。现行做法是要求企业向电力公司申报,然而,为了减少费用,工业企业可能有少申报自备电厂发电量的动机。根据《全国企业自备电厂情况通报》,德州市所在省份企业自备电厂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4.1%,而德州市的统计数据显示自备电厂发电量仅占总发电量的8.41%。这表明德州市工业企业的自备电厂发电数据可能存在问题,因此,对工业企业自备电厂的管理应成为德州市能源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
- ["问:德州市能源管理部门对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企业的用电情况分别采取了怎样的统计方法?", "答:对于规模以上企业,能源管理部门一般不利用它们通过能源报表系统申报的用电数据,也不对这些数据进行核查与管理,因此未能充分利用这些可靠的统计数据。而对于规模以下企业,能源管理部门没有有效的统计渠道,通常采用根据经济普查资料进行推算的方法估计其用电量,但这种方法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导致数据不准确。"]
- ["问:德州市2015年人均 GDP 目标是多少?第三产业比重的目标是多少?", "答: 2015年人均 GDP 目标为57600元,第三产业比重目标为43%。"]
- ["问:德州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增幅目标是多少?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目标是多少?", "答: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增幅目标是11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目标是从2008年的14%提高到2015年的20%。"]
- ["问: 2015年德州人均太阳能集热面积目标是多少?森林覆盖率目标是多少?", "答: 2015年德州人均太阳能集热面积目标是0.34平方米,森林覆盖率目标进一步提升。"]
- ["问:低碳规划的作用是什么?", "答:具有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成为德州低碳发展的重要依据。"]
- ["问:1995—2012年台北市资源回收率变化情况是什么?", "答:如图所示:@1995—2012年台北市资源回收率变化情况.png@$"]
- ["问:台北市山猪窟垃圾卫生填埋场历年填埋量变化图是什么?", "答:如图所示:@台北市山猪窟垃圾卫生填埋场历年填埋量变化图.png@$"]
- ["问:台北市生活垃圾垃圾量变化图是什么?", "答:如图所示:@台北市生活垃圾垃圾量变化图.png@$"]
- ["问:德州市2009年电力城市亚层水平能流图是什么?", "答:如图所示:@德州市2009年电力城市亚层水平能流图.png@$"]
- ["问:德州市2009年电力城市总体水平能流图是什么?", "答:如图所示:@德州市2009年电力城市总体水平能流图.png@$"]
- ["问:德州市2009年电力用能单位层次能流图是什么?", "答:如图所示:@德州市2009年电力用能单位层次能流图.png@$"]
- ["问:QUAL模型最初是由谁提出的?", "答:QUAL模型最初是由F.D.Masch及其同事和德州水利发展部分别于1970年和1971年提出的。"]
- ["问:过去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常采用什么方法?", "答:过去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多采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例如上海大气质量指数,北京、南京、广州的均值型大气质量指数和美国橡树岭大气质量指数(ORAQI)等。"]
- ["问:温哥华GVRD固体废物管理体系和旧金山阿拉美达郡固体废物管理体系有何不同?", "答:温哥华GVRD固体废物管理体系和旧金山阿拉美达郡固体废物管理体系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运作方式。GVRD体系是由政府代表行使管理职责,通过招标、投标的形式确定建设和运营的企业,而阿拉美达郡体系则是一种政府特许的专利经营模式,由私人资本通过投标获取政府特许的专利经营权来经营。但无论哪种模式,政府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确保了市场的有序运行。"]
- ["问:粉煤灰混凝土有哪些应用场景?", "答:在三峡大坝、南京二桥、秦山核电站等大型工程中得到应用,也用于路面基层材料和水泥混凝土路面。"]
- ["问:清洁生产工艺有什么实例?", "答:南京某化工厂通过改革,成功开发了加氢法制苯胺新工艺,显著减少了铁泥废渣和废水的产生,并提高了苯胺收率。"]
- ["问:中国哪些城市建成了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 "答:到目前为止,中国沈阳、天津、上海、福建、杭州、深圳等城市建成了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
|